淮安:气象人的坚守和付出

83上午1126分,位于我市淮阴区袁集乡的淮安国家基准气候站测得的实时气温为31.4℃,与此同时,雷暴黄色预警信号正通过多种途径及时进行传播。

722日至81日,我市出现了连续1135℃以上的高温天气。高温炙烤之下,预警信息成了“消息树”,各地各部门纷纷启动应对高温天气的应急预案,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天气预报和服务的情况。实际上,从入梅以来,面对着接踵而来的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高温热浪等灾害性天气过程,在一份份决策服务材料、一条条气象服务和预警信息的背后,是淮安气象人默默的坚守和付出。

设备保障,气象人坚守一线

坚守,是气象人的主题词。从724日至30日,全市大部分地区出现37℃以上的高温天气,有31个区域自动气象站测得的最高气温高于39℃,730日这天的最高气温有站点还达到40.7℃。烈日炎炎,热浪阵阵,在大家都在空调房间里避暑的时候,从事气象装备保障和观测的同志却必须要战高温、顶酷暑,在汗流浃背的第一线,进行仪器设备的巡检。

淮安国家基准气候站距离市气象局11公里,这里刚刚布设完毕微波辐射计、激光雷达、反应性气体观测站等现代化气象装备。高温天气下,维护好各类观测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确保数据及时准确上传,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地区遇到重大气象灾害天气,首先是拉闸限电保安全,而且停电时间一般比较长。”基准站副站长唐宇说,“尽管有UPS备份电源,站上必须要做好供电应急保障和长时间停电的准备。”

时间倒回到71日,随着天气系统的迅速北抬,傍晚时,天上已经布满了乌云,一场大雨即将到来。唐宇和同事们肩扛背拖,一根根手腕粗的电缆给拖拽到位,晚饭顾不上吃,蚊虫叮咬也不管了,想的就是在强降水来临前,把供电应急线路接通。夜幕中,只有手电筒晃动的灯光和UPS电源的滴答声。气象装备中心副主任朱毅是今年年初从省气象探测中心来淮的挂职干部,来到淮安,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气象装备的保障工作中。汛期期间,家在南京的他因为业务应急值守的需要,有家难回。基准站安装应急供电设备时,他也在一线挽起裤脚跟同事们一道奋战至深夜两点。随着发电机轰隆一声响,值班室的灯光再次明亮,应急发电设备成功安装到位,大家才松下一口气。

县区气象局更是处于业务和服务的第一线,洪泽县濒临洪泽湖,湖区的防汛抗旱、渔业养殖、航运安全等对气象保障要求高。洪泽县气象台的唐鹏同志负责汛期气象通信网络保障工作,在县局一人多岗的工作压力下,他仔细谨慎地做好国家级观测站点、区域自动气象站和土壤水分观测站的数据传输稳定工作。涟水县气象台副台长顾维慧在汛期期间,每当出现恶劣、复杂天气时,她就值守在气象台,直到过程结束,年幼的孩子也只好托给爷爷奶奶照看。

应急响应,气象人沉着镇定

入梅以来,淮安大地真是“水深火热”。从619日至77日,全市出现5次暴雨过程。在630日,省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Ⅳ级应急响应命令后,全市气象部门迅速进入应急状态。随着雨情的变化,应急响应的级别也随之提升。7111时,根据《淮安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市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Ⅲ级应急响应。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的成员单位迅速联动起来,根据各自职责进行应急响应。

响应命令就是集结号!市气象局领导靠前指挥,随时向市领导报告最新的雨情和天气形势分析。全市气象部门科级以上干部和业务骨干停止休假,以枕戈待旦的状态投入到业务服务中。市气象局业务大厅连通着气象台和气象服务中心的工作平台,这里成了气象应急响应的“指挥所”。天气会商、预报分析、决策服务材料的制作、公众气象服务信息的发布、应急响应命令的启动和解除,都在这里汇集。

市气象台是预测预报的核心部门,会商的发言声、讨论声和制作预报产品时的键盘声在这里汇聚成主旋律。24小时昼夜值守,夜晚灯火通明,预报员们在汛期承担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台长禹继华已经是几天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了。市防指的防汛部署会随时召开,气象台制作的决策服务材料就要随时跟得上。630日—75日的降水过程中,市气象局共发布重要天气报告4期,天气专报2期,雨情报告1期,暴雨黄色预警信号2次,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次,发布暴雨警报8次。决策服务材料得到市委书记姚晓东、市长惠建林等市主要领导的批示和高度重视。

淮安区博里镇地面海拔仅2.33.3米,为淮安全市的最低点。每年汛期,淮安区防汛防涝的任务十分繁重。在630日的强降水过程来临前,区气象局局长卢波主动与区政府办公室沟通协调,629日前更新完成区防汛指挥部成员、农村三大员、农业种养殖大户气象服务通讯录。他主动与移动、电信两大运营商沟通,畅通预警信号发布网络。在那次降水过程中,该区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全区未发生一起灾情。

市政府赵洪权副市长在市气象局主持召开防汛现场会,在听取市气象局范德新局长关于天气形势分析的汇报后表示,入汛以来,我市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气象部门的同志非常辛苦,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研判准确,气象服务及时,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提出很多好建议。

克服困难,气象人勇挑重担

市气象服务中心承担着面向社会公众、重点行业和部门服务的重任。主持中心工作的副主任王苏由于腰部不适,不能长时间坐下,本来准备调休,但是汛期气象服务事情多、责任重,她便主动放弃休假,与同事们一起参与服务值守。中心的徐梦颖同志正怀着身孕,但她也克服困难,认真编辑“淮安气象”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的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的编排模式和贴近公众生活的语言风格,让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提升20倍,粉丝订阅数增长4倍。

位于洪泽县东双沟镇的淮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站,汛期承担着较日常更为繁重的监测任务,24小时雷达不停机。按照装备维护的要求,每月、每周都要对雷达进行设备维护,一旦出现故障,装备保障人员要在2个小时内赶到雷达站现场进行排除。722日,洪泽县东双沟镇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实测最高气温达到36.7℃。进行雷达维护时,装备中心的肖晨同志要钻进雷达的天线罩内,爬上雷达的方位仓,对其滑环进行保养,清理碳粉。天线罩内的温度近50℃,肖晨爬上爬下,一场维护下来,衣服就全部被汗水浸透了。“平时维护时也还好。”这位90后的小伙子很坦诚:“如果不及时清理,雷达旋转探测角度将不够精确,热就热嘛,这也是我的工作职责。”

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范德新说,汛期气象服务中涌现出来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正体现了气象工作平凡中所蕴藏的不平凡。当前,全市气象部门正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进一步将学习的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推进淮安气象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